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机I卜 组成部分 的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理论,应该也必须回答好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什么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内涵1.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环境 问题 的本质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加深,在环保领域也经历了对环境问题从无到有,从肤浅到深入的认识深化过程。从起初的不认为社会主义存在环境 问题,到认识到社会主义也有环境问题 ,一直到认识到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压缩陛、复合性、结构性等特点,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质上而言,环境问题是伴随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也只能用发展更先进的生产力来解决,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生产力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呈现出阶段陛的特点。
在生产力发展层面,落后生产力向前发展,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和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基本条件包括财富的_ 牛海鹏 张平淡 赵 中秋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而人民群众的需要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 因素。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对应的生产方式,其运行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以某种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来评价各种生产方式的先进与落后,则越先进、对环境影响越小的生产方式,其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水平就越高;反之,对环境影响越大、越落后的生产方式,其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水平就越低。
在人 民群众的需要层面,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必须要考虑其中的层次关系。人们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才会提出旅游、娱乐、电影等高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在吃饭穿衣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盲 目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就像给一个饿肚子的放场电影,这不仅仅是南辕北辙 ,而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要又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带来的新产品能够丰富人民群众满足 自身需要的具体形式,也可能会激发人民群众产生新的需要,例如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当前我国居民在物质生活上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此时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对优美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关切就上升到了很高层次,使得在考虑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要。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群众需要的变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需要为出发点和根本动力 ,又推动着需要的变迁;另一方面,群众需要的性质和数量,又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并驱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考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能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中产生 的环境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环境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与满足人 民群众需要的矛盾在环境领域的具体表现,是落后的有环境负效应的生产力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要之间的矛盾,是 El益增加的环境需求与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的现实表现。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时,谈论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先进生产力是不现实的;而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以后,继续借 口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而延续落后的生产方式则是不负责任的。
以上述观点看,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在短期、在局部可能有矛盾,但在长期、在整体上,必定是一致的,也必须保持一致。而且,矛盾的严重程度以及化解矛盾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善于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O6月 0如果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技术与资金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的转移,则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进程就可以大大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能更快实现。
2.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环境领域基本矛盾的运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据此,我们可 以把生产力 的发展 与环境 问题 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加快发展生产力的阶段,从环保角度看,可以称作战略防御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从 1979年至 2006年。此阶段的基本特点是,由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不足 ,也由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要的紧迫性,以及对落后生产力带来的环境 问题认识不深,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粗放的、技术含量低的、能源消耗大的以及污染物排放程度高的产业快速发展。许 多地 区、许多领域片面强调经济建设为 中心,存在GDP导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没有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表现为 “边污染 ,边治理”,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环境状况总体呈恶化趋势。
第二个阶段是结构调整阶段,从环保角度看,可以称作战略相持阶段,这是我们 目前所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有三,一是随着前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飞速提高,对健康和美好环境的需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关切的方面。在污染加剧的地区,人民群众的上述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二是在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资金和技术有了较丰025 中国发展观察 ·2011ff~o6月富的积累,这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先进生产力奠定了基础;三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关切,环境保护的国际压力正在逐步加大。
在上述背景下,战略相持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同步、综合、并重”,加快推进环保历史陛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生态文明阶段,从环保角度看可以称作 战略反攻阶段。
当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环境友好型先进生产方式占主流的时候,可以认为我们进入 了生态文明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美好的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为满足上述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环境友好型先进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 中最主要的部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极大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论文)建设。这个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完全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之中,成为发展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出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环境。
j.环境保护的根本任务与“十二五 ”环境保 护的基本方针根据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环境问题本质的分析,以及对环境保护阶段性的认识,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任务可以设定为:以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先进生产力为核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天策网所转载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广大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